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2008西葡摩17日遊(01)序曲



  二月就開始計畫四、五月要再出國充電,但是要去哪兒呢?歐洲、印度、埃及還是其他地方?

這次妹妹無法同行,但有另外一位朋友阿德加入囉!阿德旅行過了很多地方,只得把那些她去過的國家一一剔除,再搜尋網路裡的資訊後,最後的二個選擇是「西葡摩」及「波羅的海三小國」。

哈!「西葡摩」到底是哪裡呢?發揮一下想像力吧,是西班牙、葡萄牙及摩洛哥,橫跨歐、非二洲的國家囉!而「波羅的海三小國」呢?是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而「西葡摩」是優先選擇,「波羅的海三小國」卻是第二選擇囉!

查了一家又一家旅行社的資訊,選訂了旅行社、看好了價錢及出發日期,打了電話詢問旅行社人員,他卻表示那一天可能出不了團,建議我們換一個日期,因此我們得再重新商量計畫囉!但是當天晚上再一次上網查詢時,卻讓人大吃一驚,更覺得不可思議,大吃一驚的是旅行社人員所說的出不了團的日期,竟一夕之間額滿了,不可思議的是團費也不知覺的增加了好幾千又好幾千元,幾乎將近上萬元,頓時之間讓人沮喪又難過。

但是阿德仍不死心,再一次打了電話,據另一位旅行社人員表示:之所以會一夕之間滿團最大的原因應該是有人包團,而網路上的團費會大漲當然是因為油費及歐洲的飯店、伙食費漲價的緣由囉!不過,我們屬於早鳥型的遊客,團費可以再談囉!

哈!最後談的結果是照舊的價錢之外,每人再少個二千元,不過得簽個切結書:旅遊過程中,不得洩露團費。哦!對了,當然是挑了另外一個出發日期囉!

繳了一萬元的訂金後,還得殷殷期盼約二個月的時間才可出發至「西葡摩」囉!

出發前一星期與旅行約了聽行前說明會,再一併把餘款繳清,那麼一大筆錢,當然是刷卡了。而阿德在刷卡的過程竟還發生了另人不愉快的事,不是因為旅行社,而是刷卡銀行。

阿德打電話至中X銀行,欲增加額度。

但是客服人員卻表示:「公司本月的額度已滿,不能再增加額度。」

哇!這是什麼爛理由啊!

阿德告訴她:「又沒欠過銀行一毛錢,也沒延遲繳錢的紀錄,怎不可增加額度呢?貴銀行不是標榜需要時可以增加額度嗎?」

客服人員再一次表示無可奈何。

隔天,阿德又打了電話給銀行,另一位客服人員客氣的表示:「公司政策啦!電腦已鎖住,他們也沒辦法囉!」

「那麼我找你們的主管談!」

「你找主管也沒用,公司控管得很嚴囉!」

銀行真的被那些卡奴給嚇壞了嗎?對這些信用優良的客戶也緊縮到這等程度。阿德後來表示:「真後悔當初沒有升等至白金卡。」最後只得抱著現金繳了團費。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二個月的時間也咻得一聲過去了,5/12這一天終於來臨了。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在遙遠的一方召喚著我們,我們的心也早已飛到歐非洲的那一角落了。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2008顧德曼大提琴獨奏會】浪漫的大提琴天后!

   2008/5/8 國家音樂廳
  自從羅斯托波維奇過世後,顧德曼可說是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大提琴演奏家。今年是她第四次造訪台灣,有幸的是ㄚ今三次參與了她的獨奏演出盛會。

記得第一次購買顧德曼大提琴演出節目的票時,對於顧德曼是何方神聖根本一點概念都沒有,純粹只是喜歡大提琴的琴音,再加上演出單位介紹吸引了ㄚ今的注意,最重要的是票價並不貴,所以「陰錯陽差」的進了音樂廳。其實最讓ㄚ今意料不到的是她的性別了,潛意識裡總以為大提琴拉得好的理所當然是男性,而且「顧德曼」是很陽剛,壓根兒就沒想到竟是個「天后」。不過也因為那次的聆聽,也「陰錯陽差」的變成「顧德曼」的樂迷了。因此,只要一得知她來台演出的訊息,一定義無反顧、呼朋引伴的花錢進音樂廳了。(2007的演出心得請參閱連結2007顧德曼大提琴獨奏會

顧德曼去年來台時,也是五月份,隔了一年的這場演出,全場坐無虛席,原來顧德曼的口碑已傳了出去,原來顧德曼在台灣已有了不少樂迷,原來大家都這麼喜歡這位酷酷的大提琴天后。
  節目曲目如下:
    上半場:
    孟德爾頌:D大調奏鳴曲,作品58 
    Mendelssohn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D-dur, Op.58
    米亞斯可夫斯基:A小調奏鳴曲,作品81 
    Miaskovsky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A-moll, Op.81
    下半場:
    德弗乍克:浪漫小品 
    DvorakRomantic Pieces
    法朗克:A大調奏鳴曲 
    FranckSonata A-dur
  觀賞了數也數不清的古典音樂節目,不管是室內樂、獨奏或交響樂,第一個曲目安排的往往是比較簡單,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ㄚ今往往將之稱為「熱身」曲目。這場顧德曼的節目,卻發現安排的曲目順序並不是如此,第一個曲目就有一定的難度,也不容她有熱身、適應場地的心態存在,一開始就得百分百完全融入音樂世界裡。

  第一個曲目是孟德爾頌D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總覺得伴奏鋼琴聲似乎蓋過了大提琴的聲音,這可是大提琴獨奏吔,鋼琴怎可搶了大提琴的光茫呢!但是一位稱職的鋼琴伴奏者,當然會發現自己的太過,也會適時調整力道同時也不會掩蓋了他的演奏表現。而這位鋼琴家巴布魯金(Viacheslav Poprugin)就有這等功力。

一場成功的獨奏演出,除了主奏者的表現是大家矚目的對象之外,協同伴奏的也是主宰著整場表現很重要的元素。而巴布魯金這位鋼琴家與顧德曼的配合實在是令人激賞,兩人的默契簡直是天衣無縫,難怪顧德曼與這位年輕的演奏家一再的配合表演。偷偷告訴各位,前年的巴布魯金又帥又瘦,而這次的他簡直像吹氣球一樣,簡直腫了一倍。

第二個曲目則是這次表演最最精彩的部分。曲罷,掌聲連綿不絶,「安可」聲此起彼落。不管是撥弦、快板、慢板,處理得總是那麼精準,情感的收放直直竄入觀眾的心裡。

下半場可說是浪漫的洗滌囉!總是閉著眼睛演奏的顧德曼,看似嚴謹的、酷酷的,原來也有浪漫的一面。琴音是夢幻的、是浪漫的,帶給了聽眾無限的幻想。

如果說顧德曼這次的表演是十全十美,其實並不盡然,四個曲目裡都有些小小的閃失,尤其在法朗克A大調奏鳴曲的失誤令人難以聽而不聞。但是,畢竟瑕不掩瑜,全場將近二個小時的節目,而且她又不看譜,能有如此的表現已讓人佩服萬分,「天后」依然是「天后」,如果她還有機會來台表演,ㄚ今還是會花錢錢去現場聆聽囉!

散場之際,在大廳裡發現主辦單位正在販售顧德曼的CD,心裡不禁狐疑了一下,因為顧德曼是不進錄音室的,要欣賞她的琴音,只能在現場聆聽了。詢問了工作人員:那是進口CD,而且不是進錄音室錄的琴音,而是她年輕時現場表演的錄音。當下買了三張CD,以後就可常常聽到顧德曼迷人的大提琴琴音了。

 

關於顧德曼:

200310月偕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首度來台演出造成轟動的國際知名大提琴家顧德曼,其演出實力及風格相當受到台灣樂迷的肯定。繼20052007年來台舉辦獨奏會備受各界好評後,在樂迷的期盼下,將於20085月再度來台,舉辦一場精彩的大提琴獨奏會。資深樂評家劉岠渭教授更以「稀少、珍貴、難得的好聲音」來形容顧德曼的大提琴造詣。放眼當今古典樂壇,能精準詮釋古典、浪漫、印象和現代等四個不同時期與內涵風格的曲目的大提琴名家,除兼具高度演奏自信及技巧的顧德曼外,不作第二人想。 


顧德曼的音樂素養及風格深受她的老師羅斯托洛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父親的摯友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以及於1990年辭世的丈夫,著名的小提琴家卡岡(Oleg Kagan)的影響。1967年顧德曼獲得慕尼黑ARD比賽的首獎,這項殊榮啟開了她國際演奏事業的開端。在那之後,她就不間斷地在五大洲與各交響樂團,像是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倫敦主要的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聖彼得堡愛樂、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來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等等合作。除此之外,在許多知名的音樂節,如薩爾茲堡、柏林、維也納也都能見到她的現身。她所合作過的知名指揮家包括薩瓦利希(Wolfgang Sawallisch)、穆悌(Riccardo Muti)、阿巴(Claudio Abbado)、海丁克(Bernard Haitink)、斯威特拉諾夫(Evgeny Svetlanov)、泰密卡諾夫(Yuri Temirkanov)、契利比達凱(Sergiu Celibidache)、羅斯托洛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與庫特馬舒(Kurt Masur)。現今顧德曼持續 與世界上頗富聲譽的樂團合作演出。 

顧德曼另一個擅長的領域是室內樂。她慣常合作的伙伴包括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維謝雷茲(Elisso Virsaladze)、巴什梅特(Yuri Bashmet)、魯賓莫夫(Alexeij Lubimov)、李希特、卡岡。她也同時作了許多當代作品的首演。史尼特克(Alfred Shnitke)就曾為她量身譜寫了一首小奏鳴曲,及他的第一首大提琴協奏曲。而顧德曼也在莫斯科、柏林、慕尼黑、馬德里、巴塞隆納等地作巴赫無伴奏組曲的完整演出。 

顧德曼扎實平穩而不花俏的演奏功力,在全球各地樂評家均享有高度評價。李希特生前稱許她是音樂真理的化身,而指揮大師泰密卡諾夫也要對她禮遇三分。向來不喜錄音的顧德曼,特別熱衷現場演出與觀眾間的互動,她專注音樂靈魂與精髓的探索,不作誇張炫技演出,而致力呈現每個音符與每段樂句最撼動人心的力量與美感。「當今最傑出的女大提琴家」的美稱,顧德曼當之無愧。(資料來源傳大藝術網站)



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2008唐麥克林台北演唱會】真是不朽傳奇啊!

    2008/5/6 台大綜合體育館

  電視的廣告傳來了「Starry starry night ……」熟悉的歌聲抬頭看了一下螢幕原來Don McLean這位ㄚ今聽他的歌長大的歌手即將來台演唱,考慮了幾天後,買了

  5/5晚上不經意的看著電視新聞,一則新聞引起了ㄚ今的注意,是的,所謂的吉他王子已來到了台灣,對啊!隔天就是他的演唱會囉!也是該提早來熟悉場地的。但是再仔細一看新聞畫面,哇!他就是Don McLean嗎?怎麼跟年輕時差那麼多呢?都已經認不得了!他到底幾歲了?至少六十好幾了吧!歲月真是不饒人,留在外表及身材的痕跡令人不禁唏噓不已。

  5/6當天,天空下著好大好大的雨,又聽說馬英九是Don McLean的粉絲,也將來觀賞這場的演出,安檢會很嚴格,因此得早一點到演唱地點,以免大排長龍還耽誤了觀賞的時間。因此,攔了計程車,搭著小黃,一路往台大綜合體育館急奔而去。但雨真的很大,鞋子、襪子溼了,長褲也溼了一半,實在很不舒服,但是一想到待會兒就可聽到常常迴盪在生活周邊動人的歌曲時,身上的水分似乎蒸發了不少。

  進了體育館,失望了,怎會找如此的場地辦演唱會呢?效果可能會打折扣哦!找到了位置,坐了下來,位置有點偏,並不能一眼瞧見全部舞台,尤其看不到鋼琴手與鼓手,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得到Don McLean及聽得到他的演唱囉!前面的座位來了二位小姐,聽她們的口吻,似乎拿的是公關票來的,她們並不是粉絲,也不太瞭Don McLean何方人物,只是為了「And I Love You so」這首歌而來,頓時,ㄚ今與妹妹臉上馬上出現了三條線,如果不是有免費的公關票,她們應該不會來了。

  演唱會並沒有準時在7:30時開唱,約7:50時,舞台上的燈光有了變化,音樂響起,哈!一個胖胖的老伯伯彈著吉他站在舞台中央,沒錯,他就是Don McLean,與ㄚ今記憶中的Don McLean,完全無法連結在一起。

  一開始的曲子,不是大家最愛的抒情歌,而是一連串的快歌及鄉村歌曲。總覺得現場觀好冷漠,看不到打拍子的人,看不到跟著節奏擺動身子的人,當ㄚ今揮著手、搖著身軀時,還覺得自己異於常人、是怪物吔!不過,Don McLean好像也感受到了現場觀眾實在太ㄍㄧㄥ了,來了個帶動唱,現場的氣氛才有了改變,場子才熱了起來。

  坐在前面的那二位小姐忽然轉過頭來問我們:「Don McLean到底幾歲了?他的歌並不怎麼樣嘛!」這就更印證了她們只是因為有免費的票而來,並不是因為喜歡Don McLean的音樂而來的。不久之後,她們兩個人起身,小心翼翼的走下了階梯,一去不回了。哈!她們並沒有聽到「And I Love You so」這首歌,她們並不懂「好酒沈甕底」這句話的意義囉!

   Starry starry night. . .這一晚 星星都為他沈醉
  音樂見證不朽,歌聲始終感動,萬眾期待,終於等到梵谷之歌 . . .

  「And I Love You so」、「Vincent……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怎會不唱呢?這些歌曲可是許許多多歌迷的回憶,這些曲子在夜深人靜時撫慰了多少受傷的心靈。當然,一連串的抒情歌曲,將觀眾的情緒帶到最高點,每個人的口中、心裡都和著Don McLean歌聲,與他一起跌入回憶的時間流裡。

  壓軸是哪首歌呢?當然是「American Pie」這首大家多多少少都能朗朗上口的歌囉!不管是台上或台下,大家都high到最高點。

  如果回想一下以前所聽的Don McLean的歌曲,再與這場演唱會比較一下,會發覺以前那高亢輕脆的聲音不見了,所有的歌曲似乎都降了八度唱的,取而代之的是有磁性低沈的歌聲,也多了點滄桑的味道。對了,這次來的團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

  前面提過,ㄚ今所坐的位置看不到鼓手與鋼琴手。當鼓手有機會可以獨自solo表現他的打鼓技巧時,ㄚ今告訴妹妹:「鼓手的年紀一定很大了!」為什麼呢?總覺得打鼓的速度不夠快,有點「拖」了。

  演唱中途,ㄚ今尿急,從洗手間回座位時,往舞台上瞄了一下,哇!舞台上所有成員,年紀都相當吔!這可是一場百分百有記憶痕跡與歲月感情的演唱會哦!

  馬英九來了嗎?樓下高價位區,來了不少名人,但是卻不見馬英九身影,難怪進場時,沒看到怪怪的安全人員,也沒什麼安檢措施,又是一場謠言囉!

 

關於唐麥克林:

傳聞十年, 萬眾引頸期盼, 終於等到全台呼聲最高的全球不朽傳奇,唐麥克林Don McLean五月六日台大綜合體育館首次訪華開唱,亞洲巡迴只首選台灣與韓國!!!

‧3
月份澳洲全國10場巡迴公演轟動進行中, 唐麥克林重返雪梨歌劇院, 一票難求!

從貓王、瑪丹娜、喬治麥可、喬許到齊豫,屢屢翻唱唐麥克林,朗朗上口的金曲旋律,橫跨老中青三代。

信用卡廣告與偶像劇在台推波助瀾,〈Vincent〉、〈And I Love You So〉感染台灣年輕樂迷。創作曲〈美國派American Pie〉為啟發台灣民歌風潮的關鍵經典名曲之一

金曲〈美國派American Pie〉,30年內兩次登上排行冠軍,唐麥克林卻將手稿、慷慨捐贈哈佛大學。

獲選進入葛萊美與全美音樂創作人協會名人堂,唐麥克林全球銷售超過40張白金與金唱片。

‧Don McLean
現場演唱誠摯感人,排行金曲〈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因唐麥克林而生。

  從全球民歌手奉為圭臬的寓言史詩、天后瑪丹娜Madonna曾翻唱的 American Pie,到 2001 年紅遍全台荷蘭銀行梵谷信用卡廣告曲 Vincent梵谷之歌,加上創下全亞洲收視最強偶像劇【流星花園一】原聲帶所收錄的 And I Love You So (此曲亦被已故搖滾巨星貓王翻唱過!)、及美聲女伶齊豫首張英文專輯曾翻唱過的 Castles In the Air 等,Don McLean 始終因著深刻內省和摯情而備受全球音樂人與樂迷推崇。

  在歌曲走紅的 '60 年代,他化身為價值觀明確的社會觀察者,精闢而坦率地唱出沈痛,同時帶來撫慰及希望;時至今日,這些樂音不僅如暮鼓晨鐘般,提醒著創作精神的初衷,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更像是吟遊詩人筆下、那幅幅暖色調的旋律圖像,溫柔忠實地成為無數聽眾的生活侶伴,韻味如酒般愈陳愈香,無怪乎能創下40張金唱片與白金唱片專輯、12 張金唱片單曲的銷售成績,還舉行過 12 次以上世界巡迴演唱會,LIVE演出見證人數遠超過三千五百萬人次,且作品翻唱無數,更獲選進入葛萊美與全美音樂創作人協會名人堂 (National Academy of Popular Music/Songwriters Hall of Fame) ,除了是民謠歌手的啟蒙代表與流行歌手的翻唱最愛,唐麥克林於1971年發表、向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致敬的作品〈文森(梵谷之歌)Vincent〉,不但一舉成為全球樂壇熱門歌曲,更成為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至今天天伴隨梵谷畫作播放的音樂作品。

  即便如此,Don McLean 對所關心的一切仍充滿熱情,從家國文化的定位、人心的變異、環保的概念及音樂本質的探討,雖經時光洗禮,闡釋起來都仍歷久彌新,其演唱活動足跡遍及全球,場場動人、曲曲經典,所獲得的評價極高,被譽為一生必然要觀賞一次的傳奇演出。

(資料引用自年代售票系統)

票,帶著既期待又怕被傷害的心情,等待著5/6的來臨。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死亡倒數88分鐘】時間就是生命哦!

  88分鐘有多長呢?站站停靠的高鐵,可以從台北坐到嘉義;有些企業的中午休息時間是從12:0013:30,有90分鐘;88分鐘有時也可以看一場電影了。看到《死亡倒數88分鐘》這幾個字有什麼感覺呢?不是醫生告訴病患的還有一年、六個月、三個月或一個月的生命,而是只有88分鐘,而是眨個眼、睡個午覺、吃頓飯或看場電影的時間而已,想必一定是一部驚心動魄的電影。

  大學教授傑克葛蘭(艾爾帕西諾飾)接到了一通變聲電話,告訴他只剩88分鐘可活了。哇!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訊息,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會驚惶失措,更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傑克可不是一個普通人,他可是一個權高望重的犯罪分析學專家,更不時受僱於FBI擔任罪犯的精神鑑定工作,因此,往往有些人是因他的意見而定罪的。恰巧的是接到這通恐嚇電話的時間,正是一個殺人犯即將執行死刑的前夕,而這位殺人犯之所以能定罪,關鍵當然是因為傑克的證詞囉!

  是的,傑克不是一般老百姓,他起初以為是惡作劇,但心裡總是毛毛的,不過還是如常的到學校上課。那位恐嚇者哪那麼容易就任這個老謀深算的傑克老神在在的拖過88分鐘,再一通電話:「只剩76分鐘!」又一通電話:「還有72分鐘!」這會兒不是只有心裡毛毛的而已,看艾爾帕西諾那特有瞪大著眼睛的模樣,是的,傑克驚慌了,在課堂上大吼,直覺認為打電話的人是課堂上學生,他的直覺是正確的嗎?

  從小就看艾爾帕西諾的電影,尤其前一陣子又看了一次《教父》,再看看《死亡倒數88分鐘》裡的艾爾帕西諾,人生歲月的痕跡在他的臉上及身裁上竟一覽無遺。年輕時,帥;而現在說他帥嗎?可能有些人不表贊同,不過說是有智慧、成熟的臉龐,大部分的人應該會同意的吧!不過又看到了一位中年發福後的巨星,拖著有點笨重的身軀在路上奔跑、踹噓噓的在樓階上爬上爬下,實在於心不忍,但是他扮演的並不是警察而是位教授,手腳不須要那麼俐落,這倒也真實的反應出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的身分吧!

  《死亡倒數88分鐘》貫穿劇情的關鍵的是那位即將處以極刑的罪犯,他為何是本片的關鍵人物呢?當然是為了拖延、暫緩、甚至是阻止死刑的執行。但是,計畫之縝密不僅將傑克耍得團團轉,觀眾甚至得從頭至尾都得屏住氣息專注於劇情的發展,否則稍一閃神,可能就會錯過了重要的細節而無法將前後故事連貫起來。

  一通又一通的電話,一次又一次催命的提醒,所餘時間也愈來愈緊湊,傑克已由老神在在而至幾乎驚慌失措的地步,但是他是隻老孤狸吔,怎會「失措」呢,倒是一步一步的走入計畫的核心,一層一層的剝開「88分鐘」的面貌,但是所見所聞並不是真正的全貌,甚至也讓自己陷入了謀殺案的嫌疑犯中,哈!好像又在看《CSI影集》,所謂的現場跡證,所謂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謂的屍體會說話,在在都指向一個人,當然不是那個關在監牢裡等待死刑的人犯,而是傑克囉!

  為什麼會特別說是那位死刑犯呢?因為所發生的殺人事件,所有的細節都與他所犯的殺人案雷同,既然他人在獄中,當然不可能殺人,而之前所犯的罪,也可能誤判囉!但是真象是如此嗎?

在這短短的88分鐘裡竟可發生這麼多事情,做如此多的檢驗,簡直是匪夷所思。其實遑論檢調人員在現場採集證物、檢驗證物的時間,光是傑克的交通時間,竟能在88分鐘裡從家裡到學校上課,再從上課地點到校警室、辦公室,再在市區裡東奔西跑,還要周旋於FBI、同事、助教、校長、學生們、情人間,也許88分鐘就是我們的所謂美國時間,所以特別長,度分如年,甚至時間是暫停的。哈!其實觀賞這部電影時,也不用計較那麼多,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逼近,心臟愈揪愈緊,到底兇手是誰?到底傑克會不會死亡?

  情節雖複雜,線索雖多條,人物關係雖雜錯,人人有嫌疑,事事有關連,但也處處有伏筆,要事先猜到兇手並不難,只是沒想到兇手的原始身分,實在讓人拍案叫絶。不過最絶的是結局的橋段,當然也是本片的高潮,理所當然的就留給各位去挽救傑克的生命囉!

  「時間就是金錢」哦!不,應是「時間就是生命」。88分鐘的時間,就是88分鐘的生命,如果有心,這短短的時間可成就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情;假使無意,縱使活了幾十年,也可能是空空如也,白活了一場。是的,要把握時間,珍惜生命哦!

 

(**圖片引用自開眼電影網劇照)

 

2008年5月3日 星期六

【死神的精準度】一點都不特別但卻很重要的事!





  「你是死神嗎?」


  「你要帶走她嗎?」


  「為什麼?她才八歲吔!」


  「她已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當死神悄悄來到身邊時,我們會知道嗎?當我們一步一步往生命的終點前進時,是否一直在為「無憾」的死做準備呢?只要一出生就是往死亡向前跨了一大步,有生就有死,這是所有的生物都不可迴避的問題,但是在夜瀾人靜時,可曾思索過「死亡」這件事呢?


  一隻酷酷的小黑狗在大雨中端坐著,眼睛直視著前方,冷冷的問死神千葉(金城武飾):「這次你會『執行』嗎?」「執行」什麼呢?是執行人的死亡。片中的死神,就好像是上天派來人間執行「死亡」專案的人員,但壽終正寢或生病死亡者並不在他們的工作範圍內,而這些「該死」的人又是如何挑選出來的呢?


  「是抽籤的啦!」


    ………………………..


  「哈!當然不是囉!」


  所以,誰該死,誰又不該死,誰又是死亡的候選人,不用緊張,並不是那麼容易就會「執行」的。而這「死亡」的專案執行者,得負責觀察他的案主,當觀察時間到期後,即決定案主的生或死。因此,這隻超搶戲的小黑狗,總是一直問:「你會『執行』嗎?」




  片中有三個案主,二女一男,一位滿臉愁容、年輕貌美的上班族女人,一位滿腔復仇怒火的黑道大哥,及一位年踰六十、孤單的婆婆。他們看似都有該死的理由,但也都有不該死的原因,而那死神強大的特權中,以他們自認為是客觀但卻又主觀的自由心證下來決定人的生與死,也許有人以為這未免也太不公平了,為什麼有些好人年紀輕輕就得離開人間?為什麼有些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就是死不了?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生命的長短,而在於是否完成了生命的目的及期待,如果空空泛泛、行屍走肉,生亦如死囉!


  千葉披散著頭髮,全身邋遢的走進了老婆婆的理髮店,店裡沒有任何的客人,除了婆婆外,就只有一個仿人樣的機器人。理髮店孤獨的座落於風景幽美的海邊,這天天氣依然不好,下著大雨,婆婆驚訝於有客人來訪,是躲雨嗎?但客人竟表示是來剪頭髮的,實在很奇怪,怎會有一個陌生人大老遠跑來這裡剪頭髮呢?但婆婆的笑容裡似乎透露著玄機,且欲言又止。她幫他剪了一個帥氣的髮型,正當洗頭之際,婆婆忽然說:「你是死神吧!」千葉驚訝得說不出話來,竟被識破了,但婆婆又如何能知道「死」已悄悄的來到身邊了呢?


  如果有人告訴你只剩三天的生命時,你會有何反應呢?


  此時,婆婆對死神做了一項要求,就是請死神找很多很多七、八歲的小朋友在某一特定的時間來理髮,是免費的,而且家長或老師都不可以跟來。只要完成了這件事,她就會跟死神走了。




  這是婆婆最後一個心願,一個死而無憾的請求,她並不怨天尤人,她心甘情願的接受了「死」即將來臨,但這願望的背後,卻埋藏了一份好深好深的愛,也讓她那破碎的人生,再次圓滿了起來。


  婆婆該慶幸的是她知道她的大限日,她來得及填補人生的缺憾,她讓「死亡」這件事變得非常重要,而且欣然接受死亡的降臨。


  大雨紛飛的日子終會雨過天晴,婆婆在雨中散步至海邊,死神恢復了他的本色,白襯衫、黑外套、黑長褲,再加上亮閃閃的黑皮鞋,也來到了海邊,並站在婆婆的旁邊,此時雨停了,天空顯得特別清朗。


  「好漂亮哦!」


  「是的,這裡的風景非常美麗,而且藍藍的天空也很漂亮啊!」


  「啊!你認出我了。」


  「是的,千葉!」


  原來這位婆婆就是幾十年前那位滿臉愁容的上班族,原來幾十年前的案主,現在又回到了同一個死神手上,原來千葉只在雨中出現從來沒看過晴朗的藍天。當婆婆滿足的望著大海、坦然的與死神談話,當死神喜悅的看著湛藍的天空,相信他們都是無憾、也都是欣喜的,生命當如此,所有的喜樂哀愁都是有意義的。


  人有生,就有死,死亡是件簡單但也複雜得不得了的事,而且死亡一點也不特別,但是它重要嗎?死亡對你來說,重要嗎?外公是空難過世的,生前他曾表示希望能砰的一聲就走了,結果如他所願,如果真有死神存在,相信外公已完成了他人生的目的,死神才如此的帶他走了。


  並不是要大家有事沒事就去想「死亡」這件事,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生命,不管老天爺決定何時帶我們走,不管生命的長短,但願都是有意義而且無憾的。


  


(**圖片引用自開眼電影網劇照)

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葛拉夫長笛無伴奏演奏會》單純的感動~~

                      2008/4/30 國家音樂廳

  看到了「長笛無伴奏」五個字時,很好奇但有點擔心,好奇的是什麼的人敢以無伴奏的方式來表演長笛?擔心的是只有一把長笛表演,會不會太單調了一點?但是又得知是世界長笛泰斗葛拉夫擔綱演出,再加上票價又在合理的範圍,便毅然決然的呼朋引伴的參與了這場的音樂會。

  這天約六點四十五分到達了音樂廳,看到了很多中學生,而且不是附近的學校,而自由廣場就常常有學生做各式各樣的表演練習,所以並不覺得特別奇怪。但是一進入表演大廳時,發現了原本在廣場裡晃蕩的學生竟然都出現在音樂廳裡,這現象實在不常見。一般會穿著制服、背著書包進音樂廳的學生總是三三兩兩,而不是一整片的學生海,當然這片學生海並不是坐在較高價位的座位,而這群學生少說也有三、四百人吧!難道是學校規定的家庭作業嗎?實在令人很好奇。

節目結束散場之際,仔細看了書包上的校名,是薇閣中學吔,是一所貴族學校,又與學生談了一會兒,原來是一個年級的學生,共有五百多人。不過不得不稱讚這些學生,不管他們聽得懂或聽不懂,不管他們有沒有興趣,所有的人都很了音樂廳的秩序,不吵不鬧,鼓掌時間也恰到好處,全場都沒有突槌的掌聲出現,他們在課業沈重的壓力下,能參與這場音樂饗宴,想必會有調劑身心、舒解壓力的效果。

  《葛拉夫長笛無伴奏演奏會》曲目如下:

    上半場
Marin-Marais Les folies d'Espagne
P. Hindemith Eight Pieces
S. Mercadante Variations on Mozarts' "La ci darem la mano" (Don Giovanni)


下半場
E. von Dohnanji Passacaglia
J. Ibert Pi
èce
J.S. Bach Sonata G major (transcription by Peter-Lukas Graf)

  當上半場奏完第一、二個曲目時,同行的朋友說:「光是長笛的聲音,實在太單調了,長笛並不太適合獨奏,搞不好等一下就睡著了!」哈!的確,第一、二個曲目真像催眠曲,ㄚ今的眼皮也不知不覺愈來愈重,不過葛拉夫的演奏時有讓人驚奇之處,總在欲睡時,長笛的音符竟又讓耳朵直豎了起來,當然眼睛也變大了。而到了第三首曲目時,催眠的狀況竟完全消失匿跡了,原來第一、二曲目只是葛拉夫的熱身而已,這首變奏曲吹得真好,並不是中規中矩古典式的演出,時有即興的特殊方式穿插其中,並不顯得突兀,倒讓人覺得新鮮、愉悅及活潑。

  下半場的表演,雖然聲音還是單調了點,但對葛拉夫吹長笛的功力仍然佩服不已。技巧當然是沒得挑剔,而其能在唯一的長笛聲中,讓人聽出音符的感情,才是這位泰斗讓人望塵莫及之處吧!壓軸是經過葛拉夫改編的巴哈的曲子,這首巴哈的曲子竟一改前面唯一一把長笛聲音單調的刻板印象:明明只是葛拉人一個人吹一把長笛,聽起來怎像是有高、中、低音等數把笛子的聲音,真是出神入化的演出,而巴哈的無伴奏小提琴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亦有異曲同工之妙。ㄚ今以為除了是因為巴哈的曲目是那麼豐富、絢麗之外,葛拉夫的改編也是讓人激賞,而他的笛音的確讓觀眾如痴如醉。

  去年十月份也聽了一場長笛的表演,但並不是長笛獨奏,是《帕胡德與柏林愛樂巴羅克獨奏家團》,而帕胡德是年輕帥氣的長笛演奏家,只有三十幾歲,他的笛音與葛拉夫就有很大的不同。葛拉夫是個頭髮斑白成熟的老伯伯,應該有六、七十歲了吧,他並不只致力於長笛的演奏,在交響樂與歌劇方面也是個很活躍的指揮家。聽了這二個人的演出,帕胡德的熱情、華麗與葛拉夫不刻意的情感流露,讓人有完全不一樣的心情體驗,如果你問哪個好?只能說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生活體驗,當然音符的內涵是不一樣的,只要用心去體會,都會有讓你感動的元素。

長笛大師葛拉夫簡介:

P.-L.葛拉夫早先在蘇黎士師從Andre Jaunet學習長笛;後來考入巴黎國立音樂學院,隨Marcel Moyse和Roger Cortot學習長笛,並獲得第一獎;同時他還在巴黎國立音樂學院師從Eugene Bigot學習指揮,獲得指揮家文憑。

他曾分別在Winterthur交響樂團(Winterthur Symphony Orchestra)和盧塞恩節日管弦樂團(Lucerne Festival Orchestra)任首席長笛,這意味著他的藝術生涯開始了。21歲時,格拉夫錄製了伊貝爾(Ibert)長笛協奏曲,即此在國際樂壇上名聲鵲起。隨後,他又在慕尼克國際音樂(ARD Music Competition in Munich)比賽中榮獲第一名,這也確認了他的非凡才華。Graf除了擔任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外,他繼續在慕尼克學習指揮。在交響樂和歌劇方面,他是個很活躍的指揮家。以後,他被聘為瑞士巴塞爾音樂學院長笛教授。

葛拉夫目前定居在瑞士巴塞爾。他身兼長笛獨奏家及交響樂和歌劇指揮之職,定期在世界各地開辦大師班,並在一些最著名的國際音樂比賽中任評委。葛拉夫的兩部長笛教學理論書Check- up(檢驗)和Interpretation(演奏)由Schott出版社出版發行,他灌錄的30多張雷射唱片則由Claves唱片公司發行。

(資料源自於新象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