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第一滴血4 John Rambo】…寶刀未老的「藍波」!





  你是藍波(Rambo)迷嗎?你對《第一滴血》有特殊的感情嗎?從1983年的《第一滴血》至今已經過25年,期間1985年拍了續集,1988年也拍了第三集,然而第三集至第四集卻歷經了20年光景,倒底席維斯史特龍對《第一滴血》,或是說的影迷們對《第一滴血》有些什麼難以割捨的懷念與感情呢?

  《第一滴血》對當下可是有不少的影響,想想有多少東西被冠上「藍波」二個字的,至少「藍波刀」可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了。大學有位女同學,她的外號是「女藍波」,可想而知她為何有會這樣的稱呼了吧!因此,《第一滴血》無形間卻已深入人們的生活。


  《第一滴血》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席維斯史特龍所扮影的藍波的的角色,他額頭綁著布條,臉上塗滿了了黑黑的油彩或泥土,但兩眼卻是炯炯有神,可是卻又木訥寡言,說起話來竟又含糊不清,只是個失意且無法適應社會從越戰上退役的戰士,就是如此惹人憐卻又讓人崇拜、無所不能的英雄,吸引了無數人們的關注,更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話題。而二十年後的《第一滴血4》會為廣大的觀眾帶來何種新體驗呢?又已有點歲數的席維斯史特龍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呢?


  故事一開端帶觀眾進入了泰緬邊的叢林裡,約翰逃離了美國那複雜的社會,來到了泰國過著離群索居、不問世事的生活。對了,約翰就是我們熟知的藍波,而這個角色理所當然是席維斯史特龍所扮演。


約翰穿著一身垮垮、又有點破舊的衣服,臉上的膚色已不若印象中的黝黑光亮,由於一身鬆垮寬大衣服的遮掩,竟看不出身裁是否變形,只隱隱約約覺得有小腹,但是臉頰的肉肉,已不見當年藍波帥氣的模樣,但是眼神是無法改變的。看到他專注的捉補叢林裡的眼鏡蛇時,不禁心想:沒錯,這就是藍波的眼神,藍波是回來了。




觀賞動作片時,到底是想看動作的設計及片子的節奏?還是要看劇情呢?也許有人說是劇情與動作當然都得重視,最好還要有教育意義囉!但是,如果兩者不能兼顧,你會選擇哪項呢?


《第一滴血4》的故事架構並不複雜,其實應該說是很簡單。


一群滿懷熱血的美國傳教士來到了泰緬邊境,找到了約翰,並央求他帶領他們深入叢林到克倫族人居住的村莊。但是約翰的心早已冷凍起來,而且也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這些傳教士可能一事無成,更可能因之而賠上了性命。因此,約翰很堅定的拒絶了。但是,事情總有轉圜的,總有人扮演說服的角色,而這個人就是莎拉,那群人中裡唯一的女人。


哈!英雄總是難過美人關,總是愛憐女人的羸弱,總是無法對眼睛泛著淚光的女人說「No」,不管那位女人的要求是多麼不合情理,總想在美女面前逞英雄。因此,莎拉真摰的眼神與熱切的心終於融化了約翰冰凍了的心。


這趟任務雖然有點阻礙,但對約翰來說並不難,因此任務達成了。故事當然不會這麼著就結束了,好戲才要開始而已。


緬甸士兵攻擊了那個村莊,幾乎屠殺光了村民,但緬甸士兵似乎有點常識,就是不能得罪美國,也可以利用這些美國人索取一些利益囉!傳教士們成了俘虜,成了人質。而從殘暴的緬甸士兵手中救出人質,就是本片的重點,也是最精彩的地方囉!


「動作片」的動作終於要大顯神威了,得屏氣凝神準備接受《第一滴血4》的震撼教育!


  藍波擅長的叢林戰終於要開始了。只要是叢林戰,都得配上濕漉漉的場景,因此下雨當然是不可或缺的。當看到約翰使勁的在泥濘的叢林中奔跑,還得注意腳下各式各樣的障礙物,又跨又跳,只想說席維斯老伯伯真是寶刀未老,也許是配樂棒,也許是特效好,席維斯老伯伯真是步履如飛。




哈!實在不應稱席維斯史特龍為老伯伯,但看到那有點變形的身影,再加上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跡,就忍不住了。但片中並沒交待從《第一滴血》第一集、續集及第三集後,在泰緬邊境隱居的約翰是過了多少年,也許片中的角色與他的年紀是相仿的,中老年發福是常見的囉!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席維斯史特龍似乎並沒有荒廢了身體的鍛鍊,看看片中肩膀及胳臂的肌肉當不難想像他的努力了。


在現在講求團體合作的社會氛圍裡,《第一滴血4》裡的藍波並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有傭兵、有克倫族人的幫忙。而之所以稱為「傭」兵,就更突顯藍波的智勇雙全,傭兵甚至有時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也不能全然否定他們,一個人是不能成就大事的,最終的大合作才是完成任務的主因囉!


觀看《第一滴血4》時,有一個感覺是殺、殺、殺、殺了好多人,不管是緬甸軍人殘忍的殺戮行為,還是營救過程,滿坑滿野的屍體看了只是覺得人命真賤、真不值錢啊!而且死的似乎都是黃種人,白人的命好像就比較堅硬,縱使受重傷,但就是不那麼容易喪命,難道又是大美國主義作祟嗎?不過這似乎是好萊塢動作片的一貫作風,而且觀眾也很捧場。「既然自己不是英雄,進電影院滿足成為英雄的夢想。」也是一項不錯的發洩方式,更是讓自己在劇中圓夢的好方法。


  喜歡看動作片的朋友,就讓《第一滴血4》帶你進入叢林呼吸芬多精,跟著藍波恣意的奔跑,感受槍林彈雨的震撼,以及讓你屏住氣息的無聲無息又驚險的偷襲,最重要的是要細細品味藍波那無奈卻又有心的多情。


 


(**圖片引用自開眼電影網劇照)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魔笛】…一場既夢幻又賞心悅目的音樂饗宴!



  莫札特的不朽名劇【魔笛】躍上了電影螢幕,會是何等模樣呢?如果喜歡莫札特的人,當進電影院體驗一下電影與舞台的不同,到底是喜歡傳統的舞台表現呢?還是喜歡現代科技電影的夢幻手法?

  電影一開始即是一戰爭的場面,此時ㄚ今楞了一下:莫札特的【魔笛】描寫的是戰爭的情事嗎?還是ㄚ今搞錯了,這不是莫札特的【魔笛】嗎?可是音樂明明就是【魔笛】的序曲啊!

  哦!原來電影將莫札特【魔笛】故事背景做了大幅的改編,但基本上人物及精神都沒變動,只是把場景從古埃及拉至戰爭世界,而劇中男主角也從在森林裡打獵的古埃及王子變成戰場上的一個小士兵。

  而再一次讓ㄚ今驚奇的是聽到的是英語發音的魔笛,而不是德語囉!也許這必須怪自己在進電影院前沒作好功課,才會有這麼多的驚奇出現。不過,就是不喜歡在看電影前做足了研究,因為如果早已把電影摸得透徹,進了電影院後就缺少了很多不管是好的或不好的surprise了,也許這就是看電影的樂趣之一吧!

  欣賞【魔笛】這部電影時,故事內容似乎不是那麼重要,美妙的音樂就可把觀眾征服得服服貼貼。尤其當夜后唱難度極高的那段「復仇之歌」(花腔女高音)時,電影螢幕的表現倒真讓人莞爾:螢幕的左半邊出現一個巨大的夜后的側臉,而她的嘴巴卻隨著「啊啊啊……啊啊啊…………」又合又張或半合半張,讓人不知不覺也跟著她「啊」了起來!這就是舞台表演做不到的,舞台表演當然沒有所謂的特寫,尤其又是占了四分之一螢幕的大特寫,更看不清楚歌者嘴巴的動作變化囉!

  莫札特的音樂總是具有很高的親和力,總是能撩撥人們的心弦,但是電影裡的【魔笛】又如何讓音樂賞心悅目呢?去年曾欣賞過一場舞蹈表演──萌荷舞團《拉摩的異想世界》,這個舞蹈表演並不是純粹只在舞台上跳跳舞而已,它結合了媒體科技再配上巴洛克時期拉摩的音樂,讓觀眾有了一場既奇妙又夢幻的體驗,有時甚至會不由自主的掉入了舞者的幻想世界裡。而【魔笛】即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誇張式的側臉特寫之外,也有為了表現歌者的心情而有夢幻、奇特又卡通的表現手法,例如:那個又紅又大的紅嘴唇、歌者雀躍的騰空跳躍、展開雙手在天空飛翔……等,當然那都只是想像而已,但能以如此幽默的方式告知觀眾,倒是增添了觀賞本片不少的樂趣。

  本片的的劇情當然脫離不了愛情,而愛情也頗受波折,而最終的目的是追求世界和平。而追求和平的前提,是每一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愛,並以寬恕代替仇恨,戰事自然會消弭。

  在此不再贅述劇情,希望各位能用耳朵、用眼睛,最重要的是用心,好好的感受【魔笛】音樂的魔力。不要以為古典音樂很難懂,所以就拒絕進入電影院,其實配上詼諧的螢幕表現,其實是很平易近人的。對了!當最後讚美的合聲結束後,不要急著走出電影院。請坐在位置上,靜靜的欣賞片尾序曲,沈澱一下澎湃的心情,感受一下莫札特的用心,也許從此你就愛上了莫札特的音樂,心中也都與莫札特的音樂一樣,充滿了「愛」。

  在夜深人靜的此時,音響流洩出的是德語版的【魔笛】吔!雖然聽不懂德語,但隨著歌曲,眼前出現的竟是電影中【魔笛】的畫面。哈!這部電影的魔力還真不小。

 

(**圖片引用自開眼電影網劇照)

 

2008年2月16日 星期六

【科洛弗檔案 Cloverfield】…不要懷疑,就是科洛弗檔案囉!

  看到【科洛弗檔案】這五個字想到了什麼呢?是不是就像【X檔案】之類的電影呢?尤其「科洛弗」這三個字吊足了許多人的味口,很想一探究竟到底這部電影唱的是什麼戲。因此,也許有很多人就因為【科洛弗檔案】五個字而進了電影院。


  表妹才從峇里島回來,她表示:

峇里島當地的導遊問團員:「你們看過『科洛弗檔案』這部電影嗎?如果還沒看,千萬不要去看哦!」

因此,表妹問ㄚ今:「這部電影到底如何呢?」

其實【科洛弗檔案】並沒有像峇里島那位導遊說的那麼不堪,應該說他不喜歡這部片子罷了,尤其不習慣這類的拍攝手法吧!

知道什麼叫做「暈電影」嗎?如果看過【厄夜叢林】就應該可以想像了吧!那天同行去看這部的電影的朋友,看到一半忽然拿出了塑膠袋,往嘴巴一罩,細細的酸味傳了出來,原來她吐了,真的是看「暈」了嗎?據她表示,本來身體就有點不舒服,再加上鏡頭實在晃得厲害,一時控制不住就「暈」了。事實上,ㄚ今看這部電影時,有時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也不知為什麼這樣子反而不會有頭暈的感覺。

平常看的電影,畫面總是很穩定,但是【科洛弗檔案】就是從頭到尾搖東晃西。為什麼呢?這部片子表現的是片中的一個角色哈德手拿V8攝影機的拍攝內容。如果哈德穩穩慢慢的走動,手的動作再平穩一點,畫面是不會有多大的晃動,但是,這樣劇情可能就不夠刺激,張力更不夠了,也許就不能稱為【科洛弗檔案】了。(劇中哈德後來死了,當然就換其他角色繼續未完的任務囉!)

原本是為了記錄羅柏(麥可史托大衛飾)前往日本就職前的餞別派對情形的V8錄影,卻陰錯陽差的錄下了一場大災難的情景。說是大災難,其實說是逃難較為貼切,既然是「逃」,那當然得「跑」,那麼「跑」了,就可能跌倒。手上拿著V8,又是跑又是跌跌撞撞,而V8又繼續運作著,不管是在哈德眼下所拍攝的畫面,還是只拿在手上任憑V8錄影,想想那畫面可是跳動得非常厲害啊!這就是本片的特色囉!

其實【科洛弗檔案】之所以會讓觀眾屏住氣息、大氣不敢喘一口的厲害之處也是在於那V8畫面,有時是毫無重點的胡亂拍攝,有時又是感人肺腑的獨白,有時更是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映入眼簾,還有時鏡頭卻是倒置的,讓觀眾著實為哈德揑一把冷汗,更想跳入電影裡替哈德掌鏡,讓自己能夠看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再細細回想劇中內容,將會發現許多不合情理的地方,但是看戲的是傻子,只要是戲,總有虛構的地方,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不合情理之處,我們這些傻子總會包容戲裡的不合理處,也會為之找理由來搪塞。其實多點想像力又何妨!

  不過,ㄚ今與同行的朋友們都一致認為本片最讓人覺得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是那台神奇的不得了的V8攝影機,摔不壞,撞不凹,又有打光功能,更裝備有夜視鏡,還有永備電池,電池的電還永遠耗不盡。哈!這是哪一個牌子的V8呢?

  劇情就不談了,就讓各位進電影院裡,體驗一下【科洛弗檔案】的驚、奇及暈囉!

 

(**圖片引用自開眼電影網劇照)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天堂邊緣】…愛的真諦~~





  只因去過土耳其,只因對土耳其有特別的感動,對於與土耳其的相關的電影總有莫名的感覺。幾年前的【陪我走到世界盡頭】更是百看不膩,每次欣賞總有不同的感動,而當看完【天堂邊緣】時,對於土耳其的那份情竟又油然而生,而這份的情緣不是來自於土耳其風景的壯觀美麗,而是深藏於人們內心深處的愛恨情仇。

  【天堂邊緣】說的是六個人的故事,一對是德國人的母女,一對是土耳其人的母女,而另一對是搬到德國居住的土耳其人的父子,而其中的那對土耳其母女,母親在德國討生活,女兒則留在土耳其。其實不管是德國人或土耳其人,無論是住在德國或土耳其,糾結六個人的故事【天堂邊緣】,帶給觀眾的是另一不同的思維與感動。


  阿里踱步在德國花街上,看中了一位金髮女子,談好了價錢,進了屋子,關起了門。阿里問:「你是土耳其人吧?!」由於阿里與風塵女子葉塔的交易,竟把毫不相干的三個家庭搭上了線。世界還真小,人間還真有情,如果這六個人都冷漠無情,來自於【天堂邊緣】的心事是唱不出來的。


  阿里多次關照葉塔的生意後,竟興起了包養的念頭,而葉塔同意了,更住進了阿里的家。阿里是個孤獨的老人,也有一個在大學教書的兒子奈賈,父子二人也同住在一起。當奈賈看到一個陌生女子在家裡晃來晃去,而這位女子看似不是正經女子時,他會有何反應呢?終歸是爸爸的朋友,總不能擺個臭臉,總不能趕她出門,按捺住性子,姑且看爸爸要玩什麼把戲。




  不快的言論、莫名其妙的誤解、無來由的醋勁以及控制不住的脾氣,意外中的意外,竟變成了一椿命案,阿里成了殺人兇手,葉塔成了冤魂。愧疚的奈賈,竟因而抛棄大學的教職,踏上了土耳其尋找葉塔的女兒艾妲的行程。


  艾妲是土耳其的激進分子,為了躲避土耳其政府的的追補,偷渡到了德國,但她並不知道母親已死,更以為母親是在鞋店工作的銷販人員。踏遍了德國的某一城市的大街小巷,問遍了每一間鞋店,終在盤纏用盡、走投無路時,開口向一擦肩而過的女子洛特借錢。而來自於洛特小小的同情心與好奇心,竟爆發出了不可收拾的「愛的火花」。


  我們總以為德國人是理智的,很少有感情用事的時候,更不會去沾惹上與自己無關的麻煩事,尤其又是個偷渡犯,尤其又是個政治犯,但洛特不僅借了錢給艾妲,還收留了艾妲,實在有違德國人的本性,洛特的媽媽蘇珊娜當然冷漠以對,更極力反對艾妲的登堂入室。


  電影畫面出現了幾個斗大的字「洛特之死」。當「洛特之死」出現時,竟比「葉塔之死」帶給觀眾更大的震撼。洛特怎麼會死呢?洛特與艾妲的愛才剛萌芽而已,難道又是一段不幸的愛情嗎?難道女女之間的愛情不受到祝福嗎?


  艾妲被遞解出境回到了土耳其,洛特為了愛也隨後而到,而洛特竟也魂歸異鄉。


前面曾談到六個人糾葛在一起,如果你未曾看過本片,可能會想:洛特母女又如何與阿里父子搭上線的?ㄚ今只能說世界是圓的,其中的姻緣際會,就留待各位去領會了。




  阿里與奈賈間的父子情,是疏離?是誤解?還是愛在心裡口難開呢?而葉塔與艾妲的母女情,是疏遠?是謊言?還是來不及的愛呢?蘇珊娜與洛特的母女情,是理智?是不諒解?還是沈重得無法釋懷的愛呢?而洛特與艾妲的愛,是別有用心?是無私奉獻?還是二情相悅、無怨無悔呢?


  情到深處無怨尤,但是愛得理所當然、愛得毫無知覺時,是否會變成無可彌補的「悔」呢?父母與兒女間的情與愛,打從孩子呱呱落地那天就自然形成,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是孩子可也把爸媽放在心上呢?還是只在有所需求時才會想到父母的好呢?也許說得太嚴重了點,但如果艾妲有一天終於得知葉塔的工作性質時,她會心疼媽媽的愛嗎?愛到深處依然是無怨尤的,有寬容與包容的愛,才是愛的真諦。


  因此,蘇珊娜原諒了艾妲,收拾起了喪女的痛,延伸了洛特未完成的愛;奈賈體諒了阿里的莽撞,來到了海邊,欲張開雙手擁抱父親。唉!但當螢幕出現了奈賈的背影,而奈賈望著遙遠的天際時,片尾字幕竟緩緩流出,當下的ㄚ今竟不忍離去,總想遠處應該會出現阿里的身影吧?!但是,他出現了嗎?如果是樂觀的,如果相信愛是有力量的,內心裡的沈重將會放下;假使是悲觀的,假使相信禍福已定,那說不出口的愛就將石沈大海了。結局如何呢?就讓各位自己去編織吧!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這就是「愛的真諦」吧!


但願大家心中都有無私、無求、無悔且永不止息的愛!


 


(**圖片引用自開眼電影網劇照)

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

【潛水鐘與蝴蝶】…生命因愛而有意義!



  在台灣賣出30萬冊的一本法國暢銷小說──潛水鐘與蝴蝶,拍成電影後,到底是書好看,還是電影精彩呢?

  電影一開始,看到了一個接著一個的人對著鏡頭緊眉弄眼說著話,而鏡頭忽遠忽近焦距似乎沒對準,一個男人似乎回答著那些對著鏡頭說話的人的話,但那些人好像沒聽到那男人的回答。此時ㄚ今心想,鏡頭晃得這麼厲害,難道又是拿著攝影機,跟著電影的劇情而移動的拍攝方式嗎?如果真是如此,可得有頭暈的心理準備。隨著對話的增加,原來那時而模糊、時而清楚的鏡頭代表著那喃喃自語男人的眼睛,他的眼睛正適應著外面環境的光線。那麼「他」又是誰呢?

  他是一位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是一位剛從昏迷中醒來全身癱瘓的病人,他的意識是清醒的,聽力也正常,但卻不能言語,當然他的喃喃自語沒人聽得到,那只是他心裡的言語而已。

 

  「ESARINT…………………………

  「哦!E……R……T…………

  「我想死!你怎麼可以有此念頭……

  醫院的醫生與癱瘓病人鮑比(馬修亞瑪希飾)終於找到了溝通的方法,醫生念著字母,而鮑比靠著左眼的眨動,把字句拼湊出來。但是鮑比竟在剛熟悉溝通方法時,表達的意念竟是「我想死」。

  一個健健康康的人,忽然成了連說話都不能的「廢物」,這可能比天塌下來沒高個兒頂著都難過,都讓人難以接受吧!尤其他原本又是一個時尚雜誌總編輯,才華洋溢,開朗健談,如何能接受自己的全身動彈不得、不能言語、僅只有一隻眼睛能表達情緒呢?當然是生不如死囉!

  螞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仍有意識的人呢?也許更因為有意識、能思考,才知活著的痛苦與無奈,而鮑比最恨的應是自己連選擇死亡的權力都沒有,甚至還得如此沒有自尊、毫無尊嚴、聽天由命的活下去。

  「我像是個關在潛水鐘裡的人,動彈不得……何時才能像蝴蝶自由遨翔呢?」

  活著的人總得為自己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否則就如同行屍走肉般,當然,鮑比總會找到活下的的勇氣的。

  「帶孩子們來看你,好嗎?」

  「不,我不想讓他們看到我現在的樣子!」

  鮑比是不想讓他的孩子看到他歪嘴斜臉的樣子,是不想讓孩子看到不再光彩炫人的爸爸,最重要的是不想讓孩子們看到一個形同廢物的父親,只是想讓孩子們心裡保有一個完美的父親形象。人也真是一種奇怪的生物,都不知自己還能活多久了,竟還有如此強烈的自尊,竟還以為孩子們會嫌棄他,竟還自以為自己是堅強獨立的。人生病時,身體上的病痛根本比不上寂寞無助的空虛感,那麼鮑比真的耐得住對孩子的思念嗎?

  「我想要看孩子們……

  坐在輪椅上的鮑比,瞪大了左眼,縱使嘴角不由自主的流出了口水,但是憤世嫉俗、一心求死的眼神已被微微露出的滿足的笑意所取代。「愛」是多麼奇妙,「愛」的力量是何等大啊!當看到孩子們自由自在的在海邊玩耍時,當孩子拿著手巾擦乾口水時,當孩子無私的擁抱與甜蜜的親吻臉頰時,鮑比似乎看到了生命的光芒,「愛」已幻化成奪目的光彩了。

  除了對孩子的愛外,其實鮑比生命中最讓他難以割捨的人,應該是他的爸爸了。爸爸年事已高,行動也不便。片中有一橋段讓ㄚ今難以忘懷。鮑比未生病前,回家探視父親時,拿著刮鬍刀小心翼翼幫爸爸刮鬍子,雖然爸爸笑說:「如果刮傷了,將無法原諒你。」但鮑比不以為意的一邊刮著鬍子,仍一邊閒話家常。刮畢,拿出鏡子讓爸爸審視一番,並說:「你還挺帥的囉!」再細心的刮掉遺留的鬍渣。

  一個簡單的刮鬍子的動作,竟道盡父子之間那濃得化不開的愛;那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對話,竟說盡了父子間永不褪色的關懷。ㄚ今不禁心想,到底有多久沒與爸媽好好的聊聊天了?到底曾為爸媽做過什麼事?每天簡單的噓寒問暖,就算盡了孝道了嗎?

  當鮑比生病後,看到電話那頭不知如何表達關懷、又心急且難過的父親,當看到掛完電話後終於崩潰啜泣的父親,也許鮑比只能無奈,但他一定是心痛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怎能讓爸爸擔心至此呢?怎能允許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情事發生呢?唉!一切只能聽老天的安排了,也只能默默的對父親說「對不起」了。

  這麼多的「愛」包圍著鮑比,總不能躺著等死了,總得為自己、為家人、為愛我、為所愛的人做點事。因此,又開始了那「ESRST……」的動作,無數個字母,無數次眨眼,完成了【潛水鐘與蝴蝶】,為自己人生寫下了漂亮的句點。

  看似簡單的故事,聽來平淡無奇的獨白,再加上透過有時失焦的視野,竟然堆積出如此感人的電影。讓ㄚ今不禁為導演朱利安許納貝拍拍手,也為主角馬修亞瑪希豎起了大拇指。

  如果能平平順順的過一生,那是最好不過了。但是人生總是起起伏伏,不順心的事更是十之八九,假使總是為那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煩心,鬱鬱寡歡,縱使身體沒有任何的病痛,行動自如,靈魂就像禁錮在潛水鐘裡一樣,永不見天日,生亦如死。

世界因愛而美麗,生命因愛而有意義,心裡多一點愛,勇氣自然而生,所有的試鍊只是人生中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終會煙消雲散的,就讓帶著愛的靈魂隨著蝴蝶,遨翔在繽紛豔麗的百花中。

 

(**圖片引用自開眼電影網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