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個學生,如果你未婚,如果你懷孕了,你會告訴男朋友嗎?當你在腦海中預演了千百次告訴男朋友的情境後,最後終於說出了「我懷孕了」這四個字,而此時呈現在你面前的男朋友,讓你傷心?徹底失望?還是窩心、體貼呢?
《4月3週又2天》為我們帶來了一段不可思議的友情、一個未婚懷孕讓人瞠目結舌的故事。這雖然是處於共產主義最後統治時期羅馬尼亞的故事,但是當每年九月媒體不斷的報導著「九月墮胎潮」的新聞時,一些徬徨無措的少男少女是否也正處於類似的情境,也許該慶幸的是,拜醫學進步之賜,女孩們所受身體的折磨少些,但是精神上掙扎呢?
曾有觀眾問本片導演克里斯汀穆基:「為什麼劇中人物不用保險套避孕?」導演表示,當時羅馬尼亞人民貧窮,保險套不易取得,再加上政府鼓勵生產,規定45歲前不得避孕,因此以保險套避孕是「犯法」的。
哇!戴「保險套」是「犯法」的,這是多麼勁爆的思維啊!不過,也不用想太多了,那是當時共產主義統治的政策,現在已不存在了。其實在本片裡根本沒有討論到「避孕」這個話題。而「保險套」這項發明到底是為了避孕?還是為了預防感染性病?或只是為了享受那不用負任何責任的嘿咻呢?各位心中自有一把尺囉!
看了《4月3週又2天》之後,該探討的應是未婚懷孕、避孕、墮胎合法化等的問題,但是ㄚ今心疼,不是心疼未婚懷孕的女孩嘉碧塔,而是心疼嘉碧塔與室友歐蒂莉亞二個人的友情。
劇中看不到嘉碧塔男朋友的關心,或以不負責任的態度出現在鏡頭前,似乎是以歐蒂莉塔與她男朋友的對話「如果懷孕的是我,你會怎麼辦?」來代表當時社會男人的態度。也許該心疼的是被男朋友漠視的嘉碧塔,該唾棄的是男人的烏龜心態,唉!不是ㄚ今不食人間煙火,如果你是嘉碧塔的好友,真能為她赴湯蹈火嗎?
因為嘉碧塔有了像歐蒂莉亞那樣的好友,嘉碧塔甚至像個被寵壞或不懂事的小孩,總以為天塌下來總有歐蒂莉亞頂著。我們常說:「長大了,得為自己的行為負所有的責任。」但是看到嘉碧塔的行徑似乎變成了是好友的責任,也許ㄚ今太過嚴苛了,畢竟嘉碧塔只是一個被肚子裡的小孩嚇壞的小女孩而已,在水中載浮載沈的她既然抓到了浮在水上的樹枝歐蒂莉亞,當然會緊抱不放了,怎會放開手呢?!
歐蒂莉亞幫忙籌錢、打理墮胎的旅館,且代替嘉碧塔與墮胎的醫生見面……等許許多多瑣瑣碎碎的事。如果是朋友,只要能幫忙的事當然是義不容辭囉,何況嘉碧塔是需要朋友的陪伴與支持,但是……
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墮胎的主角終於見面了。在一家旅館裡,嘉碧塔、歐蒂莉亞及醫生見面了,對了得特別強調那位醫生是男的。
醫生檢查了嘉碧塔之後,強硬的問嘉碧塔:「是二個月嗎?」
「可能是三個月吧?」嘉碧塔怯怯的回答。
醫生瞪大了眼睛,以眼神逼迫嘉碧塔說實話。
「四個月?也許超過四個月?!」
這下可好了,原本告訴醫生是二個月的,原本以為3000元就可解決的事,就因為這句「超過四個月」把計畫好的事都打破了。那位「男」醫生有了這句話當藉口,3000元哪是醫生可以滿足的,況且扣除旅館費已不足3000元。單純的女學生哪抵擋得了如狼般的醫生的威脅,歐蒂莉亞只得以身體為代價換得醫生的「墮胎」。
如果你是歐蒂莉亞,願意做如此重大、又令人噁心的犧牲嗎?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了嗎?假使真的懷孕只有二個月,而醫生又獅子大開口時,歐蒂莉亞又會在嘉碧塔哀求的眼神下答應了那位色色醫生的要求嗎?
ㄚ今好心疼好心疼這段友誼,尤其事後嘉碧塔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歐蒂莉亞作何感想呢?當朋友,真的得做到如的地步嗎?經過這件事後,彼此感情難道不會變質了嗎?你覺得她們會更加的親密還是會逐漸的疏遠呢?這是一輩子的結,是死結,是很難以解開的死結啊!
打開記憶的洪流,細數在我們心中占有一席地位的朋友,有幾位是生死至交呢?!而我們又能為朋友怎做到何種程度的犧牲呢?!兄弟姊妹間為錢反目成仇的事所在多聞,何況是朋友呢?何況是犧牲自己的貞操呢?!沒錯,朋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很重要的,更是我們感情的支柱,但是「長大了,就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不是所有的事都得靠朋友幫忙、解決。
傷害了朋友,最後受傷最深的可能是自己。
好好珍惜圍繞在我們身邊、愛我們的朋友吧!
得獎紀錄:
● 榮獲第六十屆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國際評論獎」及「國民教育獎」三項大獎。
(**圖片引用自開眼電影網劇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