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逆向思考的藝術】…負負得正的人生!!



  前一陣子有一則新聞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一位46歲的壯年男子與結婚22年的妻子訴請離婚官司,而且獲得勝訴,如果是妻子紅杏出牆,那這則新聞就不足為奇,可能也不會變成各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那麼是為什麼呢?因為妻子全身癱瘓3年了,不過那位男子仍承諾會照顧妻子的生活。大部分的人會讉責這名男子怎可落井下石,怎可如此的無情無義!有句話說:「久病無孝子」,我們不能說他仁至義盡,也無法揣測他的內心世界,更不知為他生了二個小孩的妻子是否已走出了他的心房,也許他要的只是不一樣色彩的人生而已。

  《逆向思考的藝術》不同於上述新聞的是主角是一群身體有缺陷的人,而他們的缺陷不是天生,可能是一場車禍意外,可能是大病之後的後遺症,也有的只是心理的障礙而已,但是他們都有清醒的意識,多多少少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需要的只是尋求讓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而已,比起上述那位植物人般的妻子是幸運多了。人的一生中不順心的事十之八九,尤其又是碰到那讓人無法承受的大災難時,只是一聲「凡事要樂觀一點」,就能轉變沮喪、失落、甚至想死的情緒嗎?

  一場嚴重的車禍使得蓋爾的下半身癱瘓,他只看到黑白的人生,毫無生氣可言,更常常手拿一把槍,坐在輪椅上,欲了結自己的生命,但天總是不從人願的,而這一連串的事件,卻讓他變成一個乖戾暴躁、滿口髒話、怨天尤人的人,使得女朋友英格麗痛苦萬分。

  如果真心愛一個人是不會放任所愛的人自暴自棄的,總會想盡方法幫助他,可能有人以為給他滿滿的愛,包容他的一切,終究會有所改變的。就像《簡愛》裡的男主角失明後也成了一個令人討厭的人,但是因為女主角簡愛不顧一切的回到他身邊,給了他愛與希望,結局就是happy ending了。但是夢人人會作,浪漫人人會想,實際生活真如此簡單嗎?

  英格麗邀請了當地治癒團體來到家中,希望藉由他們的力量,可以幫助蓋爾走出陰霾。而這個團體成員包括一位扮演治療師的女社工、一位頸部扭傷的老女人、一位坐在輪椅上張口難言的男人及一對夫妻,而這對夫妻中的丈夫是伴隨全身癱瘓妻子而來的健康男人。


 


  而這位強勢又自我的社工如何帶領大家走出心靈的傷痕呢?「正面」的想法是她的處方,她認為凡事都往正面、美好的方向思考,自然而然所有負面、不好的念頭就會煙消雲散。所以她準備了一個布製的小方袋,稱為「受氣包」,一旦團員情緒不好、沮喪或口無遮欄時,就拿出受氣包,請他們將情緒、髒話……等倒進受氣包裡。各位覺得這個方法可行嗎?總覺得這好像是鴕鳥的行徑,只要把頭埋進土裡,一切眼不見為淨,殊不知危險仍圍繞在其周圍。「正面」、「樂觀」的態度並沒有錯,而是轉念的方式有待商榷而已。

  一場蓋爾主導的「俄羅斯輪盤」生死遊戲,反而反客為主,似乎取代了社工的位置。除了英格麗、丈夫及社工外,所有人都得面對一次攸關生死的遊戲,當那把槍抵著腦袋,縱使身心曾承受極大的痛苦,但真的想結束生命嗎?當真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一顆未知的子彈嗎?以前的痛、所有的苦似乎都不比生命來得可貴。

  那位社工自以為她已帶領這群身心靈都有病的人走出了各自的障礙,而他們也都以為自己已得到救贖。但是,所有的人一碰到蓋爾全都束手無策,甚至社工都被氣走了。沒了強勢及自以為是社工,反而給了這群人另類的思考空間,原本被框架起來的思想模式,卻因之得而突破重圍。

  片中有段讓人莞爾卻又發人醒思的橋段:大家公認遭遇最慘的人──坐輪椅又不能言語的男人與只是裝模作樣頸子扭傷的女人,一段愛愛的過程。這位男人也喜歡女人,而這位女人亦不甘寂寞需要男人的抱抱,兩人一拍即合,但他不能動,如何享受愛愛的歡愉呢?這女人頸子並沒有受傷,她將這男人移至廁所,脫下了她的衣服,褪下了他的褲子,來段愛的抱抱。但是,哇!她的假髮掉了……後來竟落荒而逃,留下了摔倒在地的男人。更勁爆的鏡頭出現了,原本不能行動的男人,竟忽地站起來,套上了衣物,拖著蹣跚的步伐走到客廳裡。哈!他倆的框架都被打破了,無形中竟治癒了心理與生理的障礙。


 


  現在回過頭來談談健康的人,如:那位新聞主角46歲男人,或《逆向思考的藝術》中的英格麗及陪伴而來的丈夫。

  在許多戲劇節目中常看到一個人身患重病或意外成殘時,總會用盡方法趕走身邊的人,只因為他愛他們,他不想拖累所有愛他的人。「你能照顧、陪伴、愛他一輩子,不論他是殘廢或生病……」有多少人會信守如此的結婚誓詞?

  劇中的丈夫是位年輕氣壯的男子,46歲的新聞主角也是壯碩的中年男人,而英格麗亦是美艷動人的女子,不能否認他們都有性的需求,尤其另一半都不能人道時,他們該如何是好呢?也許有人說,「性」不需實體接觸,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但是端看劇中英格麗與那位丈夫最後一觸即發大聲嘿咻的劇情,實讓人嘖嘖不已。是真的憋太久了嗎?還是只是想召告全天下「我們也有需求」的?亦或是想刺激他們的另一半正視自己心中的感覺而已呢?

  46歲男子與妻子離婚收場,英格麗與那位丈夫也討論過離開另一半各自去開創人生的問題,而《明日的記憶》裡妻子選擇陪伴得了老人痴呆症的丈夫一輩子。是現實生活重要呢?還是「摯愛」重要?而「愛」難道不會變質嗎?又如果離開了怎能以為「不愛」了呢?

  愛是最自私的,但也是最無私的。自以為是為他著想的「無私」,有時是最「自私」的殘忍;而他人唾棄的「自私」,事實上可能是「無私」的昇華。不是當事人的我們如何能評斷別人的感情世界呢?

  有時最需要治療的不是那些身體殘障的人,而是圍繞在他們周遭愛他們、照顧他們的人。片中「正面」思考的處方帶來的是隱藏、壓抑的效果,而所謂的健康的人所承受的壓力與不堪,幾已達崩潰地步。而不管是蓋爾「負負得正」的思考邏輯,還是英格爾與丈夫放任的嘿咻,最重要的是在「自私」與「無私」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再次找回愛的擁抱。


 


(**圖片來自於開眼電影網劇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