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約夏.貝爾與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賞心悅目、驚喜連連的樂音

約夏.貝爾與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02.jpg

  當腦中還一直迴繞著安可曲-皮耶佐拉版之<四季-夏>時,想著我是第幾次聆聽約夏.貝爾的演出了,又想著樂團裡的大琴手們怎會如此眼熟,難道也聆聽過他們的表演。接著妹妹說:「百分百聽過他們的表演」。

  回家後,搜尋了google的行事曆,Bingo,約夏.貝爾及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都出現在我的行事曆中,此時不得不稱讚一下google的行事曆,真的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原來聆聽過約夏.貝爾2007年的獨奏會,而讓我驚訝的是2010年的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竟也是與約夏.貝爾合作演出。難怪當初看到這次的節目時,會雀躍萬分的在第一時間傳真搶訂了二張票。

  約夏.貝爾號稱古典音樂界的阿湯哥,今天的打扮一樣承襲他黑色休閒的風範。上半場是全本韋瓦第的四季,約夏.貝爾當然是小提琴主奏。他往舞台中間一站,再拿起琴弓,當那樂音傳入耳中之時,眼睛竟離不開約夏.貝爾的身上,聽了這麼多場的音樂表演,似乎從沒如此專注過,為什麼呢?一來因為約夏.貝爾真的帥到直讓人瞪大了眼,二來真的喜歡今晚約夏.貝爾主奏兼指揮的四季版本,不是一板一眼教課書版的四季,有變奏,更有經典,聽過了這段音符,竟會期待下個音符約夏.貝爾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而約夏.貝爾q拉奏小提琴的功力真是好得沒話說,全本四季幾乎是完美演出,這對一個小提琴手而言亦是體力的大考驗,哈!難怪在樂章與樂章間,還不時看到他拭汗。試想:二十年後的約夏.貝爾是否還有體力一口氣演奏全本韋瓦第的四季?

  記得在2007年約夏.貝爾的那場獨奏會,曾經小小抱怨他有小小的突搥,且與鋼琴手間還有一點點的不協調感。而在2010年那次與約夏.貝爾的相逢,只是驚覺他不一樣了,記得那年他說:「我與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有十足的默契,所以不需要指揮。」那年,他還不是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兼指揮,而現在他「是」了。

  大哉問:全職的指揮與身兼演奏家的指揮,哪個厲害呢?曾花了大把的銀子看了大師級指揮的節目,如:楊頌斯,而那幾場的水準真是不同凡響;也曾花了錢觀賞演奏家帶領樂團的表演,如:基頓克萊曼、阿胥肯納吉及這次的約夏.貝爾,你覺得誰厲害呢?其實各有千秋,如果真要判定誰贏誰輸,我想各樂迷心中自有一把尺。

  下半場的節目,約夏.貝爾不再是站在舞台中間的主奏,而是坐在第一小提琴的首席位置,只是他坐的那把椅子與並他人不同,似乎告訴著我們:他不僅是首席亦是指揮。曲目如下:

  巴伯:弦樂慢板,作品11/柴可夫斯基:C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48

  約夏.貝爾坐在首席的位置,他拉琴身體的動作似乎特別誇張,再細看,原來一個舉弓微小的動作、一個不經意的手勢、一個小小的晃腦點頭甚或聳肩……都是他與團員的對話,所以聽不到有突兀的樂音,大家節奏一樣,情感更是行雲流水,而巴伯及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本就是充滿了故事性,好似看了二場電影,一幕幕的影像竟能閃入腦中。

  當下半場節目結束進入了安可時間時,約夏.貝爾告訴大家僅此一首而且是皮耶佐拉版之<四季-夏>,全場一陣驚呼。那麼,我們到底聽到了什麼?只套一句坐在我旁邊的樂迷一句話「好厲害」。我想,這就是我願意花大錢喜歡聆聽現場演出、獲得心靈享受最大的緣由,許許多多的感動都不是聽CD可以得到的。

(20180530國家音樂廳)

約夏.貝爾與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01.jpg

沒有留言: